网站公告

记住!买电脑一定要用国补!!!

如果您所在的地区不支持国补,那原则上我们不推荐您买任何笔记本电脑,直至购机价格与其他有国补的地区保持一致。

具体情况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我们的文档。

Skip to content

前言

时光流转,初心未改。当您翻开这份 2025 年度的购机指南时,我们不禁回想起去年此时与各位共同见证的感动与成长。2024 年版的《MOE 频道:2024 年笔记本购机指南》自发布以来,收获了来自校友的热烈反响,全平台访问量突破 2 万次,较 2023 年实现了访问量的翻倍增长。尽管编写过程中我们曾因思路枯竭而陷入迷茫,也曾为笔记本的评选争论不休,但最终在与 lkyu 的紧密协作下,我们不仅如期完成了具有动态交互设计的网页版搭建,更推出了适配多终端阅读的 PDF 版本。每一次后台数据的攀升、每一条群友留言的肯定,都在提醒我们:这份指南早已超越工具书的范畴,成为对笔记本电脑方法论的总结。

站在 2025 年的起点回望,笔记本电脑市场正经历着近十年来最剧烈的技术震荡。AMD 与 Intel 在这一年同步祭出大招:前者凭借 Zen5 架构的 Ryzen 9000 系列处理器,在能效比与游戏性能中树立新标杆[1];后者则通过 Lunar Lake 的混合架构设计,将轻薄节能推向新的高度[2]。而在显卡战场,NVIDIA RTX 50 系显卡携光线重构(Ray Reconstruction)与神经渲染技术席卷而来,新一代 RTX5070Ti 将主宰游戏本市场[3]。这场硬件军备竞赛直接催生出大量搭载新平台的产品,从极致轻薄的商务本到搭载水冷散热系统的性能怪兽,消费者的选择空间空前广阔。但值得警惕的是,厂商们追逐参数竞赛的同时,部分 2023-2024 年上市的老机型仍凭借成熟的调校与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稳守市场。因此,本年度指南在重点解析新品之余,依然会保留那些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经典机型——毕竟,真正的「产品力」从不由发布日期决定。

为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,并节约编写时间,2025 年度指南将首次尝试「双轨制」内容架构。我们将首发面向非技术背景用户的「小白版」,该版本摒弃了复杂的评价体系与行业术语,仅保留最核心的「选购须知」与「机型推荐」。在推荐板块中,每款机型将以配置速览表搭配「核心优势+潜在短板」的极简结构呈现,并通过「适合人群」标签帮助读者快速定位需求。而延续传统的「完整版」则将继续采用 2024 年广受好评的框架:从机器性能解析到外围拓展讲解,从机器配置介绍到最佳购买策略,我们将继续以工程师思维构建完整的知识图谱。鉴于编者时间有限,完整版可能会在 2025 年末进行更新。无论您是希望三分钟锁定心仪机型的新手,还是热衷探究技术细节的极客,都能在这份指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节奏。

最后,请允许我们向那些让这份指南从构想变为现实的伙伴们致谢。感谢 lkyu 以严谨态度完成了网页端的布局与 PDF 版的精细化排版;感谢劳板的鼎力支持,没有劳板在 2023 年编写的近乎完美的购机指南,我们也无法以此为基石更进一步;更要感谢 AEWELT 提供的独特视野与理解,以及他对购机指南内容的核验与审查。我们深知:每一份指南的诞生,都是集体智慧与热爱的结晶。愿 MOE 频道继续承载这份初心,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,为更多人点亮一盏理性消费的明灯。如果同学在阅读本指南的过程中有任何疑问,欢迎加入电脑互助群:304067847或是QQ 频道:h777k26yg1,我们会解答你的疑惑,同时也欢迎各位在标注出处的情况下进行转载。如对本指南有任何疑问,您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尝试与我们取得联系。

2025 年的星辰大海,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行。

s0med1ey0ung,于 2025/4/8

参考资料

  1. Ryzen 9 9900 系列评测:新 BIOS 下很强! ↩︎

  2. 英特尔 Lunar Lake 深度评测:轻薄本有救了! ↩︎

  3. 笔记本 RTX 5070 Ti 性能分析:青春版 4080+DLSS4 ↩︎


本指南采用 CC BY-NC-SA 4.0 协议授权。未经许可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。